不負青春 ▪️ 善渡年華

昔日,香港有首經典的「粵語流行曲」,歌詞是這樣寫的:「莫等待,光陰不會復來,勿讓青春偷偷消逝去,莫等待!莫等待,春風吹過暴雨來,浪蝶應悔當初不自愛,莫等待!别戀金縷衣,惜取少年時,發奮上進不容遲,同聚今朝共立志。」這首曾「膾炙人口、充滿勵志」的流行曲,令人「聽出耳油、回味無窮」,為當時的青少年成長,起著不少「啟導作用」,筆者也是其中的「受惠者」!

 

這首歌,也使筆者聯想到,近日觀賞的一套本土「長壽音樂劇」,名為《我們的青春日誌》。說它「長壽」,是因它在港上映了超過600次,是一部近年在香港,非常受歡迎的音樂劇!其「創作背景」和「故事內容」,引起了廣泛的「共鳴」!這部劇,主要講述了一群年輕人,在成長過程中的「掙扎」與「探索」,涵蓋了「友情、愛情、夢想」與「現實」之間的矛盾!劇情圍繞著一群青少年,在面對「學業壓力、家庭期待」,以及「自我認同」的過程中,如何彼此支持、成長和改變。音樂劇中,融入了多首動人的歌曲;這些歌曲,不僅增強了劇情的「情感深度」,也讓觀眾能夠「感同身受」!

 

然而,它對「家長、教師」,以至「高中生」(特別是應考「中學文憑試」DSE的中六生),起著哪些「指導作用」呢?此文將嘗試作一探討,諸君不妨參詳!

 

(1) 對家長的啟示

 

- 理解與支持

劇中,描繪了青少年面對的「壓力」與「掙扎」,讓家長更能理解  孩子的「內心世界」,進而提供更具「同理心」(empathy) 的支持!

- 平衡期望

再者,家長應反思對孩子的「期望」,學會「尊重」孩子的「興趣」和「選擇」,減少不必要的「壓力」施予,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!

 

換言之,家長宜作出相應行動,以達致更佳的狀況。譬如說,定期與孩子進行「開放式對話」(open dialogue),了解他們的「想法」和「感受」,並表達自己的「關心」和「支持」。從中,可鼓勵孩子,探索自己的「興趣」和「潛能」,尊重孩子的「個人興趣」;而不僅,只關注「學業成績」,並給孩子提供多樣化的「學習資源」和「機會」,從而促進「親子間」的「良好溝通」,建立和融的「親子關係」!當然,爸媽也需不時反思對孩子的期望,避免給孩子施予過高的「學業壓力」;並向孩子強調,「努力」和「過程」的重要性,而非僅僅是結果!如能做到,不但可減少孩子的壓力;更可與孩子建立「信任關係」,讓他們知道在遇到困難時,可尋求爸媽的幫助!

 

(2) 對教師的啟示

 

-「情感教育」的重要性

教師應重視「情感教育」,鼓勵學生表達「情感」,促進班級「凝聚力」,創造更支持的學習環境!

開放溝通

劇中,角色之間的互動,強調了溝通的重要性。教師應建立與學生的「開放式對話」,讓學生感到「安全」和「被理解」!

 

由此觀之,教師宜在課堂中,融入「情感教育」(Emotional Learning) 或 (Social-Emotional Learning, SEL),促進學生之間的「正向互動」,增強班級「凝聚力」。再者,可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「觀點」和「情感」,創造開放的「學習環境」;並提供安全的環境,給學生討論「壓力」和「挑戰」!當然,如能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,製訂「個性化」的教學計劃,注重每位學生的「獨特性」,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;以及,識別學生的「情緒需求」,並提供必要的「心理支持」,或引導他們尋求「專業幫助」。如此這般,定能促進「師生關係」,以助學生達致更佳的「學習成果」和「生活狀態」!

 

(3) 對高中生的啟發

 

- 面對壓力的勇氣

高中生應認識到,考試壓力是普遍存在的,需學會以「積極心態」來面對挑戰,保持「勇氣」與「堅持」!

-「自我探索」與「目標設定」

劇中,角色的追求,激發學生反思自己的「興趣」和「學習目標」,幫助他們在「備考期間」-- 保持「動力」!

- 建立「支持網絡」

學生應該與同學,建立良好的「互助關係」,形成「支持系統」,共同應對「學業挑戰」,減輕「孤獨感」!

 

換句話,高中生宜與家人、朋友或教師,交流自己的「壓力」與「困惑」,主動尋求他們的建議、幫助和支持。此外,高中生宜製訂合理的「學習計劃」,平衡學業與生活,確保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複習、休息和娛樂!再者,宜練習「情緒管理」-- 學習識別和管理自己的「情緒」,運用健康的方式,釋放「壓力」,例如:運動、冥想或創作。而最不能缺少的,莫過於建立「支持網絡」,與同學建立「互助小組」,分享「學習資源」和「心得」,互相鼓勵 -- 共同備考!

 

(4) 對應考DSE學生的啟發

 

情緒管理

同様,中六生也需學會識別和管理自己的「情緒」,運用健康的方式,釋放「壓力」,如:運動或與朋友交流。

接受「不確定性」

劇中角色的經歷,展示了「失敗」和「不確定性」是成長的一部分。中六生應接受這一現實,從中學習和成長,而非僅僅「追求完美」!

 

對於應考「中學文憑試」的中六生,以下一些建議,也許會有些幫助:

 

1. 製訂有效的「學習計劃」

 

- 時間管理

製訂「每日」和「每週」的「學習計劃」,合理安排各科目的複習時間,確保均衡覆蓋所有科目。

設定目標

設定「短期」和「長期」的「學習目標」,幫助自己保持「動力」和「方向感」。

 

2. 採取有效的「學習方法

 

- 多樣化「學習方式」

結合不同的「學習方式」,如:閱讀、做筆記、討論和實踐,增強理解和記憶。

- 模擬考試

定期進行「模擬考試」,熟悉考試格式和時間安排,提升「應試技巧」。

 

3. 保持健康的「生活方式」

 

- 均衡飲食

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,保持身體健康。這對學習和集中「注意力」,至關重要!

- 定期運動

每週至少進行幾次運動,幫助釋放「壓力」,提升「心理健康」和「學習效率」。

- 充足睡眠

確保每天有足夠的睡眠,良好的作息能提高「注意力」和「記憶力」。

 

4. 「情緒」與「壓力管理」

 

- 認識壓力

了解自己在考試期間,可能面臨的「壓力源」(stressor),學會接受並「正面面對」!

- 練習「放鬆技巧」

學習一些「放鬆技巧」,例如:深呼吸、冥想或瑜伽,以幫助減輕「考試焦慮」。

 

5. 建立支持系統

 

- 尋求幫助

在遇到困難時,主動與老師、同學或家人交流,尋求他們的意見和支持!

- 參加「學習小組」

與同學組建「學習小組」,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,互相鼓勵和支持!

 

6. 「自我激勵」與「正向思考」

 

- 保持「積極心態」

學會用正面的語言,來激勵自己,避免消極的「自我評價」。

- 慶祝「小成就」

在達成「學習目標」或「完成任務」後,給自己一些「小獎勵」,增強「自信心」!

 

綜觀而言,《我們的青春日誌》不僅是一部「引人共鳴」的音樂劇,更是一個深刻的「社會反思」,對家長、教師、高中生和應考「中學文憑試」的中六生,都有重要的啟示。它,強調「情感支持、心理健康、自我探索」與「開放溝通」的必要性,幫助各方在面對青春期的挑戰時,建立更健康的關係與應對策略!

 

說到底,不僅是年青人,應學習面對人生的各項挑戰;任何人,也應抱著同樣的「人生態度」。如毛澤東的詩作《七律·和柳亞子先生》所言:「風物長宜放眼量。」意思是:對於世間萬物,應當始終以「開闊長遠」的眼光,去觀察與判斷。這句「充滿哲理」的詩句,融合了中國「傳統智慧」與現代「辯證思維」,核心在於以「動態、發展眼光」來看待問題,是一種「以時間換空間」的智慧;是毛澤東勸慰友人柳亞子時所寫的。當時,柳亞子因個人境遇感到不滿,毛澤東藉此詩勸導他:

 

1.  超越眼前得失:不要侷限於一時的困境或情緒,而應以「宏觀視角」,來看待「人生起伏」!

2.  豁達包容的心態:面對複雜的世事,保持「心胸開闊」,避免計較瑣碎之事。

3.  歷史與未來的格局:強調「個人命運」需與時代、社會的大勢相結合,眼光放長遠,方能看清方向。

 

願與諸君切磋,砥礪前行!